今年以來,以大豆、豆粕和玉米為主的國際飼料原料價格持續走強,給國內飼料原料企業的生產運行帶來了一定影響。端午節前,已有部分地區飼料廠宣布漲價;6月8日~10日,又有一大批飼料企業紛紛宣布漲價,南昌東方希望、內江正大、隆鳳飼料、華農恒青、成都三旺農牧、大理傲農、國茂飼料、漳州泰捷等飼企宣布漲價50~125元/噸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飼料企業一個星期內2次宣布漲價。
據不完全統計,國內飼料行業半年內已經歷6輪漲價。飼料價格上漲主要受供應端原料驅動。據有關數據顯示,截至6月6日,國內豆粕現貨價格均價為4297元/噸,比去年同期上漲670元/噸,漲幅18.47%,創下歷史同期高位。進入6月以來,豆粕高位再次催生飼料漲價,本輪漲價區域多為福建、云南、貴州、四川、安徽等地,涉及豬料和禽料等,最高漲幅175元/噸。
眾所周知,飼料占養豬總成本的80—90%。而最近持續上漲的飼料價格讓養殖戶直呼受不了。我們來算一筆賬:一頭300斤的豬從出生到出售大概需要吃1500斤的飼料,以往花費在2300元左右。而這次漲價后,一噸飼料就要漲125元,相當于每頭豬的飼料費要多花90多元。雖然豬價一直處于上漲態勢,但是速度遠沒有飼料價格漲的快。
那為什么飼料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呢?據專業人士分析,今年以來,國際飼料原料價格上漲原因包括幾個方面:一是公共衛生事件及不少糧食主產國遭受極端天氣影響,造成大幅減產,引發全球糧食供需格局產生調整;二是國際油價上漲帶動運力成本上漲;三是國際農資價格走高所致,包括化肥、農藥等。此外,主產國地緣政治風險爆發也是主因之一。
對于三季度豆粕價格,分析人士均認為上漲的可能性較大,飼料價格易漲難跌。長期來看,國內豆菜粕價格趨勢仍由進口油籽成本決定。美豆價格始終保持在1700美分的歷史高位,進口大豆價格高位運行,同時后期美國大豆產區天氣對產量影響的不確定性仍在,后期天氣炒作等驅動隨時可能重返市場。國際大豆價格易漲難跌,疊加人民幣匯率貶值和國內油廠盤面壓榨利潤大幅倒掛等因素,未來國內粕類市場價格將保持上漲趨勢。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