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牧原集團董事長秦英林一個關于“創新 在傳統產業中的狂奔“
的演講,在養豬圈受到了廣泛關注。有行業權威人士認為,秦英林演講的內容值得所有養豬企業高管去學習去領會。其實秦英林在歷年兩會提案、公開演講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創新,可見創新對于牧原集團的發展有多重要。下面我們聊聊,牧原集團是如何通過創新成為中國養豬業標桿企業的,其他豬企又能從牧原身上學到那些?
首先要找到創新發力點
養豬是一種農業生產活動,屬于大農業的范疇。牧原集團董事長秦英林認為養豬業具有五大特點:
第一:養豬投資大,周期長;
第二:傳統,但那代表的是落后,生產成績差,成本高,利潤低;
第三:行業環境,養豬臭,養豬在社會中的地位低,”不行我們去養豬吧“——成為人生的最后一步棋;
第四:養豬門檻低,但其實養豬很難,技術難度大,對個人技能的依賴性強;
最后,養豬風險大,疫病多。
秦英林認為,這五大特點應該成為養豬企業創新的發力點。牧原分別從技術與管理方面設法做好集團管控。首先要做好大規模管理,在規;、集團化管理中新場新人是一個巨大的挑戰。要做到運營財務化,業務信息化,管控精細化,生產數字化。第二是人才匹配,新的團隊,新的領導,犯了老的錯誤,便會帶來新的損失。第三個是臭氣處理,養豬帶來的環境影響,讓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常常處在提心吊膽中,在這種狀態下很容易迷失在當下的環境中。第四個是應對成本方面的挑戰。第五,作為行業頭部企業要引領行業發展,做好碳中和。第六,要突破種豬瓶頸。
創新就是用簡單的辦法把事做到極致
創新就是用最簡單的辦法,把事情做到極致,做出不平凡。牧原集團通過自主創新,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優勢?刂起B殖成本是養豬企業盈利的前提,而飼料成本是養殖成本中最大的一塊,牧原會根據糧食市場行情變化趨勢及時調整配方,推行低豆粕低蛋白配方,在保證豬只營養的情況下,牧原創新多種飼料方案,會根據原料價格的變化采用不同的配方。在飼料原料采購方面,牧原已經圍繞糧食產區進行供應鏈布局,并且打通了產銷區關鍵節點,如從種植到采購到運輸到配方等環節。在育種方面,牧原通過自主育種,建立商品豬配套體系,實現商品豬性能國內一流,通過豬群生產水平的提高降低了生產成本,并且除滿足企業自身供應以外,還可以外銷一部分。雙曲磚拱結構豬舍、液體供料系統、自動化養豬飼喂設備技術、豬舍溫度自動控制技術,熱交換通風系統,牧原在可以涉及到的諸多環節不斷進行創新,其養豬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,即使在行情低迷的市場環境下,還保持住了可觀的盈利水平。
牧原集團董事長秦英林曾在采訪中表示,很多人覺得養豬很簡單,是產業落后的代名詞,其實不然,F如今養豬已經成為融合多門學科的高科技行業,包括生命科學基因選擇、豬舍設計、疾病防控、營養配方、生產管理、環保、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應用等,沒有相關的創新將難以為繼。牧原通過種養結合、高效生態養殖模式、智能化養殖三種模式上的創新,一步步攻城略地,擴大養豬規模。
不創新就死亡 創新是死地求生
從牧原身上我們看到,養豬企業要想取得長足發展,就要以創新的思維方式去重新審視經營、管理和技術上的每一個環節。企業界有句名言,叫“不創新就死亡”。這不僅包含了市場競爭的殘酷,也道出了養豬企業生存的根本。對于養豬行業來說,企業創新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,涵蓋多種內容。概括來講就是思想創新、技術創新、管理創新。
創新的前提就是要解放思想,作為養豬企業管理者而言,要做到在思想上不僵化,進一步更新觀念,著力解決企業員工不重視學習新知識、研究新問題。這一點,牧原同樣作出了榜樣,牧原通過向美國、法國等國家養豬企業學習先進養殖和經營方式,給企業員工開了多期培訓班,牧原集團董事長還親自帶隊研發了多種養豬相關助力技術。企業是興旺發達還是由興而衰,關鍵在于企業思想創新,這樣才能抓住機遇,實現企業發展上的突破。
技術創新是場持久戰,涉及多個環節。拿飼料營養為例,在玉米和豆粕價格普遍偏高的情況下,如何使用其他原料來加以替代以降低成本,同時又能避免豬只的消化吸收問題和消化道健康問題,就需要技術層面的創新來實現。如今的養豬早已是項“技術活”,養豬企業想要發展壯大,就得從種豬繁育到豬舍設計,再到飼料與獸醫防疫等等諸多方面不斷進行迭代。
養豬的規;l展,讓養豬企業的管理發生了巨大變化。很多養豬企業現代化的管理制度還沒有完全建立,所以進行管理創新是當務之急。尤其在管理創新中要重視信息化、數字化的作用,實現企業精細化管控。
小結:養豬企業的創新還包括很多方面,總之,只有堅持不斷創新,才能使企業避免淘汰,雖然過程極其艱難。就像牧原集團董事長秦英林所說,創新是匹駿馬,也是匹烈馬,駕馭它需要膽識,要有百折不撓,死磕到底的態度,這樣才能駕馭它。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