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世界衛生組織(WHO)表示,目前已有11個主要歐洲國家報告了沙門氏菌食物中毒,有超過150例沙門氏菌相關疑似病例,而我國畜產品沙門氏菌含量也亟需得到關注。實際上,我國的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年來一直居于細菌性食品中毒的首位,有資料顯示,引起沙門氏菌中毒的食品中,有90%以上是畜禽產品,其中蛋制品感染沙門氏菌情況尤為嚴重。
我國超90%以上沙門氏菌中毒食品 源于畜禽產品,尤其是蛋制品
根據相關統計,全球每年有超過1億人感染沙門氏菌,其中有大約三成為兒童。感染者中大多數人會在短期內自行恢復,但也有大約15.5萬人會死亡。感染沙門氏菌病的特點是急性發熱、腹痛、惡心、嘔吐和腹瀉。在感染后出現癥狀的人群中,10歲以下兒童受影響最大,約占病例的89%。
在中國,細菌性食物中毒也有70%-80%是沙門氏菌引起的。90%以上引起沙門氏菌中毒的食品是畜禽產品,也就是肉蛋奶。其中,蛋及蛋制品是沙門氏菌高檢出產品。有調查顯示,中國蛋及其制品沙門氏菌檢出率為3.9%-43.7%。值得注意的是,雞蛋中的沙門氏菌感染,不僅是外在病源從蛋殼外侵入,有報道稱,如果母雞被沙門氏菌感染,母雞產的蛋中,有8.9%-50%的蛋被母雞攜帶的沙門氏菌感染。
近年來,國內因雞蛋導致的沙門氏菌食物中毒事件也時有耳聞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蛋品消費國,每年雞蛋消費量超過2900萬噸,大約4000億枚,如此龐大的蛋品消費量,蛋品沙門氏菌管控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蛋品品質管控亟需升級 可生食雞蛋標準引領發展
我國對沙門氏菌防控一直非常重視,在相關的食品安全規定中,對沙門氏菌都有著嚴格的限量要求,但鮮雞蛋領域卻缺乏相應的國家標準規定。據了解,現行標準僅對雞蛋的農獸藥殘留、金屬殘留等檢測進行了規定,對于沙門氏菌卻沒有明確列明要求。
但國內蛋品消費對安全的需求促使部分蛋品企業走在前列,生食雞蛋品牌黃天鵝于2021年主導發起建立《可生食雞蛋團體標準》。這一舉措得到許多行業專家認可,國家蛋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、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楊嚴俊稱,“可生食雞蛋”是一個標準,它意味著高技術含量和一整套嚴苛的生產體系,是對鮮雞蛋食用衛生和安全的更高標準。
此前,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常務理事、蛋品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、華中農大食品科技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馬美湖教授在談及這一標準時就特別表示:“《可生食雞蛋》團體標準科學完善,遠高于目前的國標要求,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這一標準不僅對可生食雞蛋這一高品質雞蛋品類進行了準確定義,為整個行業生產的規范提供了標準,更符合目前蛋品消費升級的市場大趨勢!
全產業鏈安全保障 細致到終端銷售控制
來源:中國經濟網
要做到保障雞蛋安全并不容易,從種源開始,到飼料、孵化、養殖、雞舍環境、人員流動、產蛋、包裝、運輸等等都需要杜絕病菌的侵入。值得注意的是,即便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做得十分完備,成功做到產品不帶菌,但是人們往往容易忽略終端銷售過程中雞蛋的病菌控制。在這個方面,黃天鵝采取由企業個體采購冰柜的形式,提供給賣場以進行可生食雞蛋的低溫保存,以保證全鏈條的雞蛋品質與安全性。這個做法值得其他企業學習,但前提是蛋企已經建立了全產業鏈安全保障措施。
《可生食標準》之所以能夠得到專家的肯定,是因為它符合國家對食品安全的嚴謹要求!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》就特別指出,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。必須深化改革創新,遵循“最嚴”要求,建立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體系。
從這一點來看,《可生食雞蛋》團體標準建立了目前國內蛋品行業最嚴格的行業標準,同時從全產業鏈嚴格把控沙門氏菌、確保了蛋品安全。
對此,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禽學分會副理事長、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朱慶教授就表示:“團體標準最大的價值在于把可生食雞蛋的內涵定義下來,成為整個行業生產的規范,需要通過共同努力讓標準在更大范圍落地運用,從而帶動蛋品行業的轉型升級”。

|